更新时间:2024-06-19
描述:
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,宜采用换水措施,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。以养鲢、鳙鱼为主的池塘,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,透明度为20厘米-30厘米;以养草、鲤鱼为主的池塘,水色较鲢、鳙鱼池塘水色淡些,每7天-10天左右应灌新水一次,每次宜提高水位15米-20厘米。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**高水位。 二、定期搅动底泥。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,间接控制水质变化。一般每10天-15天搅动一次,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/3,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**,但闷热、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。 三、用增氧机增氧。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,其中以叶轮式**,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,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,注意在晴天中午开,阴天清晨开,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,每次开机时间为1小时-4小时。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时-3时开机增氧,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。 四、适当追施化肥。适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,供鱼食用,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,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,从而改良水质。因此,夏秋季施肥应以化肥为主,少施有机肥,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,每亩每次施尿素2.5千克,过磷酸钙5千克,每隔5天-7天施一次,若要施有机肥,必须充分发酵后,采用少**多次的办法。 五、使用药物。改良一些养鱼密度大,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,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,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。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,加水后全池泼洒,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。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,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,还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,每20天全池泼洒1次。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,可用**杀灭,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.3毫升-0.5毫升。蓝藻过多,可用硫酸铜抑制,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.7毫升。在鱼类发生浮头时,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。 六、移植水生植物。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“生产力”,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,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。养殖者可根据鱼塘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,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、鱼腥草、水葫芦、浮萍等水生植物,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。